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一根咽拭子棉签的两次使命
时间:2021-08-19 人气:1086

本文来源: 河南日报 2021-08-19 09:12:51 责任编辑: 王海霞 范作言

8月18日,在距离郑州市50公里的新密市,一个水泥厂正紧张出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使用的水泥原料,竟来自于咽拭子产生的医疗废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8月1日以来,郑州市已连续开展四次全员核酸检测,每一次检测,都意味着1000多万个咽拭子棉签成为医疗废物,等待处理。这些棉签是如何被处置的?记者一路跟随,追踪一根咽拭子棉签的处置流程,发现它们的两次使命。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再来两辆车就够了。”8月15日下午5点半,接到微信群里的通知,刚转运完毕一车医疗废物的清运司机徐晓兵来不及休息,麻利地换上新口罩,又出发了。

半个小时前,在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陈寨社区,医务人员张晓熟练地抓起快要装满的黄色医废塑料袋,确认袋子没有破损后,她把袋口顺时针旋转拧紧,打了个弯对折,然后用封口带扎紧。“密封好的医疗废物要贴上记录时间地点的标签,先运到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暂存,再统一送到医疗废物处置场处置。”话语间,张晓已经把打包好的医疗废物送上了转运车。

经过一天的忙碌,陈寨社区的核酸检测接近尾声,而咽拭子棉签在完成它的第一次使命后,新的行程开始了。

下午6点半,徐晓兵到达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暂存间。全副武装的他先把消过毒的空转运桶从车上卸下来,又小心翼翼地把装满棉签的医疗废物桶搬上车。接下来,徐晓兵要带着这些医疗废物再次返回位于新郑市的郑州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为减少风险,他必须严格按规定路线行驶——避开城市中心和居民区,且全程车速不能超过70公里/小时。

当日,郑州市开展了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产生的咽拭子医疗废物约有21.84吨,相当于五六个中型医院一天产生的医疗废物量。“不管医疗废物有多少,必须都收完了才能下班,要保证日产日清。”徐晓兵说。

大约一个小时后,运载咽拭子棉签的医疗废物转运车安全到达郑州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等待它们的将是烈火。”处置中心负责人于小英告诉记者,咽拭子棉签属于疫情医疗废物,有绿色通道,会优先焚烧。

在焚烧车间里,装满咽拭子棉签的转运桶一字排开,摆放在焚烧炉前的自动斗提机内。一旁监控室的工作人员点击鼠标,机器带动桶身翻转,无需接触,一袋袋医疗废物就自动滑入焚烧炉。据介绍,经过900℃~1200℃的高温焚烧,医疗废物携带的各种病原体都将被消灭。几个小时后,咽拭子棉签将会变成炉渣排出。

然而,“棉签们”的行程还没结束。于小英告诉记者,“10吨的咽拭子棉签焚烧后,约产生1吨炉渣,这些炉渣含有矿物质,经无害化处理去除重金属后,就能以水泥原料的‘新身份’,实现再利用。两天后,它们将被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水泥厂。”

届时,经历了采样点、暂存点、处置中心、水泥厂4段行程后,一根用于核酸检测的咽拭子棉签,将融入水泥产品,肩负起它们的第二次使命,为这个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 赵一帆